针对蓝筹股被抛弃、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等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昨天,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给予了一一回应。 银行股:股息率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问现在股市蓝筹被抛弃,公募基金带头砸盘银行股,继续炒垃圾概念股,难道这种歪风邪气就没办法治理了? 答数据表明,2011年底,基金公司持有的银行股流通市值仅占全部上市银行总市值的3.7%,占上市银行流通市值的4.9%。可见,以现有基金公司持有银行股的规模恐怕难以对银行股的价格起决定性作用。 近期银行股下跌较多,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滑和降息的影响,经济和金融数据给银行板块带来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去年银行取得了高额利润,市场舆论对其高额利润来源以及能否持续增长存有疑虑,加大了银行板块的估值压力。 但是,银行股的投资收益率很高,股息率也远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当然,任何股票都有风险。 基金旱涝保收现象:正探索费率改革 问我买的基金没赚到钱,基金经理奖金还那么高,他当然不把我们这些小散户的死活放眼里了!证监会现在有没有建立基金经理和基民利益捆绑的机制的打算? 答我们一直在关注市场热议基金行业旱涝保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证监会已开始推动建立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利益捆绑的机制。一是出台规定,鼓励基金公司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等购买本公司管理的或者本人管理的基金份额;二是推出发起式基金,促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利益一致,更好地体现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三是探索基金费率改革。如鼓励基金公司提取部分管理费设立专门的业绩风险准备金,当基金业绩低于业绩基准时,提取业绩风险准备金补偿基金持有人。 新三板:不是重复建设 问几百家待上市企业排队拥挤没有削减,新三板扩容又至。既然已经有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现在又弄出新三板是不是重复建设,又多了一个新的融资扩容的平台? 答按照目前的设计,“新三板”主要是为未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即便融资也是以定向募集为主,且增资规模较小,不会产生对A股的资金分流效应。从中关村试点情况来看,6年来挂牌公司100多家,定向增资总额仅为17.29亿元,公司单次融资规模仅几千万元,远低于交易所市场年均融资规模。因此,您可以打消“扩容又至”的疑虑。 “新三板”有诸多区别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安排,不是重复建设,将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企业都能得到支持和发展。近期证监会已就《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新股不停发:市场低迷不是因为资金不足 问就股市目前的现状,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坚决要求停发新股、停止扩容,监管部门为什么不停止新股发行? 答去年以来,相继出现了八菱科技(002592,股吧)等发行中止的案例,不少企业在发审委会议审核通过后推迟发行和上市,根据市场情况缩减发行规模,选择更好的发行时间窗口,这说明市场约束正在对发行上市的企业数量和规模进行自主调节。如果投资者不接受发行人提出的价格,即使企业已经过会、拿到批文也可能无法成功发行。 目前市场总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新股发行并不会对资金供求产生大的影响。停发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应当尽可能避免采取这类措施。目前市场低迷,主要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不是因为资金不足。 非法咨询:已关闭非法证券网站2460多个 问我和周围股友几乎天天收到短信,通知我们下午买入某只股票,次日上午冲高出货。这是拉人为他抬轿,与北京首放汪建中同一类手法。对此,证监会将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查处? 答截至2011年底,监管部门累计关闭非法证券网站2460多个,叫停涉及非法机构和人员的广播电视违规证券节目或广告278个;累计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或线索1800多件,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殷保华案”等典型案件210多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500多人。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与广电管理、通信管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非法证券信息治理,切断非法证券信息传播渠道;配合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一定要认清违规荐股行为的本质和危害。 个人投资:从自己买股票转向专业理财服务 问目前市场上缺乏多元化的理财服务和产品,很难找到一个既能跑赢通胀、风险又不太大的投资产品。我们想做投资,又找不到可靠的投资渠道。监管部门在理财产品创新方面有何考虑? 答个人投资者由于投资习惯以及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缺乏,多数时候处于亏损状态,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发展专业投资,鼓励和引导个人投资者从自己买股票,转向购买基金、理财产品,参与信托计划,加入组合投资,通过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理财,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 证监会正在积极支持保险公司、信托计划、银行理财、私募股权投资扩大其理财业务,支持券商、基金公司进行产品创新,根据客户的偏好为广大投资者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提供更好的理财服务。 新股定价:制约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一手遮天” 问过去的高定价发行必须有20家机构投资者询价,此次新政规定新股发行价可以由承销商与发行公司直接定价,这无异于一手遮天,监管部门如何遏制利益输送行为? 答为了防止利益输送,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无论采取何种定价方式,对于明显高于同行业相关水平的定价,将要求发行人和相关中介机构强化信息披露、深入揭示风险,甚至重新询价或重新提请发审会审议。 依据现行法规,投资者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发行价格并自主决定是否申购缴款。就是说,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约束和行为约束机制,制约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一手遮天”行为的发生。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围绕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深入揭示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国际板:有能力包容和承受国外企业发股 问证监会对国际板的推出应当吸取创业板推出时的教训,一声狼来了,两个市场哀鸿遍野,应声大跌!创业板推出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当前,欧美市场不景气,外资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我国是否应当抓住机遇,适时推出国际板? 答近期,国际板推出的传言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能够理解广大投资者对国际板问题的担心和疑虑。目前国际板还处在制度设计、方案论证和规则制定阶段,何时推出还没有时间表。 从长远来看,一个开放的市场一定会出现境外企业到境内上市的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新增资本积累最多的国家,也完全有能力包容和承受国外企业来华发行证券。 上市国企:以司法力量防止大股东滥用控制权 问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后仍是“上级”说了算,董事会形同虚设,高管人员只是任人摆布的“签字机器”,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管让股民放心? 答国有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一开始就与其控股股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控股股东过度干预,将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这一直是证监会监管的重点。 一是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制度建设,扭转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局面;二是加强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建设;三是加大对中小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以司法的力量防止大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文/本报记者吴琳琳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5-4-27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