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砸钱”增持概念短炒再起 7月21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公司董事、监事和管理层购买公司股票的公告》,公司7位高管增持本公司股票以试图挽救近来暴跌的股价;7月18日,双环传动、蒙发利、国电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宣布高管增持本公司股票。而今年6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其重要股东增持的现象相比上半年有了明显的增加。 弱市之下,有高管减持公司股份急于套现的,也有高管增持公司股份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据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41家公司被高管增持973次,增持市值达133亿元。而进入7月以来,在短短的12天内,包括金融街、中材国际、中兴通讯、中恒集团在内共计25家公司发布公告高管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公告。 不过,对于缺乏了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再频繁的增持行为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最多是被市场资金作为又一“概念”而短期炒作。 “砸钱”增持欲自我救赎 低迷的市场,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出于给市场以信心等各种目的,开始了频繁的增持。 业绩骤降的中兴通讯近来惨遭市场抛售。7月14日,中兴通讯公布201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在1.54亿元至3.08亿元,较去年同期(7.69亿元),同比下降60%-80%。而7月16日,即业绩预告后第一个交易日,中兴通讯A股股价全天绝大部分封住跌停;7月17日再度下跌2.82%,盘中创下的最低价10.95元是中兴通讯1997年上市以来股价新低。 面对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的窘境,中兴通讯的高管们也开始了自我救赎。7月21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公司董事、监事和管理层购买公司股票的公告》。公告显示,董事长侯为贵购入11万股,监事长张太峰买入10.28万股,总裁史立荣、财务总监韦在胜、高级副总裁陈杰、徐慧俊各自买入5万股,高级副总裁陈健洲购入3万股。根据深交所诚信档案数据,上述7位高管合计增持44.28万股,动用资金494.85万元。 业绩不利的中材国际也在用增持展现一种姿态。2011年业绩首次低于公司既定计划,而刚刚披露的今年上半年业绩又要预减3至5成,中材国际面对的资本市场压力持续增加。但是,就在外有持股基金的大量抛售,内有相关收购议案没有受到独立董事认可的情况下,中材国际选择了高管集体增持。7月6日,中材国际公布了高管增持的公告,7月4日至5日,中材国际董事长王伟、董事兼总裁武守富、副董事长于兴敏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邢涛、夏之云、贺岚曦、吴选民、蒋中文、焦烽、沈军、赵惠锋、方芳、隋同波、倪金瑞等以自有资金通过交易所购买公司股票2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6%,成交价格区间为9.73—9.97元/股。具体来看,增持最多的高管是副总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贺岚曦,以9.92元/股买入3万股;总裁武守富则以9.93元/股的价格买入2.61万股;董事长王伟买股数量则位于第三位,他以9.78元/股的价格买入2.5万股。 中材国际证券事务代表吕英花表示,公司高管此前并没有持有公司股票,此次增持是高管们集体决定后的行动。但是,高管行动并没有受到市场热捧,中材国际股价继续下跌,并在7月17日一度创下一年内新低9.09元/股,其一年跌幅已超过60%。 有人通过增持来挽救难堪的业绩,有人增持则似乎对于自己的业务有了新的盼头。7月11日,金融街公告称,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近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以市场价格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此次19名高管共计增持149.29万股,高管累计增持金额为992.86万元,其中董事长刘世春本次购入14.14万股公司股票,居首位。从市场反应来看,金融街此次高管集体增持给予投资者一定信心,公告发布后,7月1 1日公司股价上涨3.8%,收于6.83元。 资料显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商务地产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其2008-2011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分别为32.76%、11.37%、30.15%、18.83%;净利润增长率同比分别为41.85%、32.27%、33.45%、12.22%。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5.17%、30.08%。 国泰君安7月11日发布报告认为,金融街管理层人均增持达7.9万股,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而另一方面,金融街在京津核心区域大量持有稀缺优质物业,惠州项目进度加速将极大增强业绩弹性;公司充分受益北京金融街西扩南拓,品牌优势已确立并具备跨区域复制能力。 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指出,从股价表现上来看,上半年的地产股板块走的都还不错,而金融街的股价表现却并没有像房地产板块那样受到市场认可。相对而言,金融街是一个比较质优的公司,在其他房地产公司的价值已经体现的情况下,金融街的股价应该是被低估了,其市盈率还不到10倍,价格非常低。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情况下,公司还是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的;同时住宅等一些刚需产品的销售也能给公司带来一个比较好的现金流支持。 此外,6月份以来,兴发集团、香雪制药、山东威达等约97家上市公司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管理层增持行为。 业绩乏力市场不买增持账 然而,除去题材的炒作,缺乏了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再频繁的增持行为也很难获得市场“买账”。 那些增持数量大的股票并不意味着表现就好。中国石油上半年下跌5.46%、宝钢股份下跌7.06%、金发科技跌24.06%、广汽集团跌16.30%……而这些股票都是增持股份数排在前列的公司。另有不完全统计显示,增持股中也有约13只股票下跌超过20%,如温州宏丰、荣信股份、中国联通、天龙光电、综艺股份、蓝盾股份、中鼎股份、SST华塑、金发科技等。 众多增持公告中,南天信息高管的频繁增持也是值得注意的。根据公司公告,6月5日至6月27日期间,南天信息高管继续频繁增持,累计约增持公司股票99万股。 而事实上,自5月23日开始,南天信息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高管增持,短短半个多月的交易日中,南天信息共有18位高管进行了60次增持,涉及的公司高管数量,可算近期一绝。虽然很多时候高管的增持金额不过数万元,累计金额亦有491.85万元。业内人士认为,公司高管大张旗鼓地集体增持,是为了给市场信心,为增发保驾护航。但是,南天信息前一次增发投资的项目大多数也没有达到承诺收益。 在二级市场上,南天信息算得上“吃力不讨好”,股价平行震荡,并未有大的提升,最新收盘价为7.17元。7月11日晚间公布201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85%。公告称,公司业绩变动原因为受制于整个宏观经营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欧债危机影响,金融行业的需求增幅减弱,公司金融业务销售规模的增幅下降;IT行业的竞争日益残酷,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下降,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广发证券罗军认为,从逻辑上分析,高管增持行为可以反映出管理层对于公司股价及公司未来发展状况的态度,大量的买入行为可能表示管理层认为目前公司价值被低估、价值提升空间较大,或者对于公司未来经营充满信心,认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较好。从上世纪60-70年代至今,高管增持行为与股票收益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高管增持行为的确包含着对股价有价值的信息,增持公告后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特别提醒,对增持这一行为投资者需要区别对待,有的上市公司高管或者股东增持几千股、几万股的案例有可能只是一种作秀;只有那些增持数量大、且不断增持的才能表明股东的一种态度。 高管增持成短炒热点 当前大量高管增持公告的发布也使得高管增持概念成为近期的投资热点。 来自广发证券的统计显示,从2011年底开始,随着市场走势的下行,公布增持信息的公司明显增多,2011年12月以来(截至2012年1月30日),上市公司共发布高管股东增持公告301个,总增持金额高达9.54亿元,最多的一周达到71个增持公告。近两个月中,制造业、房地产、信息技术、商业贸易、社会服务等行业的高管增持公告数量较高,其中,制造业增持公告数量高达711个,总增持金额达5.82亿元,成为同期公告增持数目及增持金额最高的行业。 经过对高管增持事件驱动策略在不同持有期下的平均收益及胜率情况的统计,罗军指出,在不同的持有期下,高管增持事件驱动策略均能获得较高的显著收益,胜率均在50%以上,且随着持有期的增长,持有期收益均值及胜率都有所提升。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持有增持公告事件股票5日平均可获得0.92%的累积超额收益,年化超额收益可达44.16%。 罗军分析指出,从历史来看,增持事件的数量分布与市场的走势颇为相关,市场处于牛市时增持事件相对较少,而市场处于熊市时增持事件发生较为集中,增持事件集中爆发的时间段刚好对应了大盘走势的低点。在牛市的前半阶段、熊市的后半阶段中,增持公告的数目显著增多,而集中性的增持事件可能意味着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后市可能存在上涨的机会,而这也意味着基于该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及套利机会。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王胜也认为,现在又是新的一轮积极参与高管增持股的黄金时期,结合公司基本面进行筛选的个股组合将会在中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王胜同时强调了对增持“真实性”和公司业绩的综合考量。(经济参考报)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5-7-4 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