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改革应坚持市场化路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16日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学术报告会”上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路径。 潘功胜称,过去十年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改革效果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约。在政府目标的引导下,政府通过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低成本资金,从而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宏观管理手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于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潘功胜透露,相关部门即将发布的“十二五”金融改革规划中,将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变革;将涉及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改革;在金融组织结构上,涉及微型金融组织的发展问题;在宏观审慎和微观金融监管方面,将涉及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等问题。 据介绍,国际金融论坛是由中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高规格、非官方学术组织,成立十年来已成为向中国决策部门提供建议的重要智库,经济学家成思危任论坛主席。在此次报告会上,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经济学家吴敬琏就任该委员会主席。(新华网) 贾康:我国金融改革应有“三个势在必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13日召开的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上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以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为了使金融更好地发挥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应在未来改革中注意三个势在必行。 一是金融切实有效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势在必行。贾康说,金融归根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目前,在总体杠杆率仍然相当低的情况下,已经明显存在金融和经济连接中比较大的风险和融资缺位。 二是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如今我国已经决定在温州实行综合改革试点,这个改革应形成多样化的金融生态,使整个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以及所有金融产品之间无缝连接的状态来满足各种市场主体的融资需要,为实体经济升级换代服务,形成比较合理的金融供给支撑体系。 贾康说,金融多样化改革就是要面对不同层面、规格、性质的金融活动,使金融活动在竞争中得到金融支撑。 三是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机制势在必行。在政策性融资制度建设上必须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在政策融资机制上坚持风险共担,不能把风险全推给政府财政;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不可能有求必应,要通过考评、规范、有透明度的遴选机制,对支持对象进行挑选,给予部分支持。(期货日报网)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5-4-27 03:23